春华秋实,万物生长。本学期,我们深耕“一路相伴”山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项目,以“深走校”机制为核心,围绕“社工课程、小组活动、家访、个案辅导及环境微改造、亲职教育培训活动”等三大目标、十五大模块开展相关工作,根据学生的各类需求,为其提供不同服务,弥补了学校在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不足,从心理健康、行为养成、发展教育三大方面给予孩子更多地陪伴与支持。我们系统推进五大能力建设(自我认知、自我管理、社会意识、人际关系技能、负责任的决策),并积极联动家庭、校园与社区资源。现将本学期重点工作总结如下:
一、社工室的搭建与开放
持续优化六大核心功能板块(静心阅读区、创意拼搭坊、一对一辅导间、互动体验站、心情树洞区、成长成果廊),综合服务枢纽效能凸显。本学期三校累计服务师生超1万人次,成为集学习支持、情绪疏导、创新实践于一体的校园核心支持平台。
二、儿童管理小组志愿接力活动
成功组建并持续运行儿童管理小组,成员积极参与社工室日常运营(图书管理、环境维护等)。成为社工开展各类儿童活动的得力助手,在活动宣传、信息传递、需求调研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儿童管理小组成员共计36名。
三、社工主题活动
社工主题活动聚焦全面发展,围绕“自我认知(身心健康发展)”、“自我管理”、“社会意识”、“人际关系技能”、“负责任的决策”五大核心主题。在三校系统开展课程,本学期累计完成42课时。通过互动游戏、情景模拟、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形式,有效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。
四、成长教育主题社会工作小组活动
“学习力提升(进阶)小组”:聚焦学习方法、专注力训练、目标设定等,助力学业效能。“情绪魔法师:认识情绪,轻松减压”小组: 持续深化情绪认知与调节技能培养。三校共开展小组活动25课时,学生普遍掌握有效压力管理技巧及基础学习方法。
五、阅读能力提升活动
精选绘本如《我有友情要出租》《盘中餐》《一团青菜成了精》等,引导孩子感悟友情、珍惜劳动、激发想象力,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与人文素养。三校共开展阅读能力提升活动24次。
六、校园广播小组活动
成功招募并培训广播小组成员十余名,内容涵盖节日文化(劳动节、母亲节)、心理健康(情绪管理、拒绝欺凌)、校园安全、健康生活(饮食、运动)、自然环保等多元主题,成为校园文化传播重要阵地。校园广播站三校运行活跃,本学期共播72次。
七、心语触动交流主题活动
有效引导学生表达成长困惑,为学校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提供关键信息,专业社工提供定制化支持,显著增强学生安全感与归属感。持续构建安全倾诉空间,三校累计开展“心语触动”主题交流活36场。
八、主题校办活动
围绕重要节日与教育主题,精心策划,涵盖“浓情端午·文化传承”、“植树节·绿色行动”、“读书月·悦读阅美”、“感恩父亲节”等。结合文化讲解、手工制作(艾草门挂、折纸粽子、环保龙舟、香包、书签、绿植等)、互动体验,深化文化认同与实践能力。三校共计开展开展活动12场。
九、个案辅导
为有特定需求的学生提供深度支持,本学期跟进个案6名,累计服务24次。围绕学业压力缓解、人际关系改善、自我认知提升等关键需求。采用“评估-介入-跟进”三维支持模式,运用认知行为调整、社交技巧训练、压力管理指导等方法,服务对象在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及学习信心上呈现积极变化。
十、环境微改造
本学期通过细致家访,共评估30户学生家庭生活环境(每校10户),精准识别需求。针对评估结果,为9户(每校3户)面临困境的儿童家庭实施了环境微改造计划。改造内容紧扣“学习支持”与“生活改善”两大核心:学习类:配备崭新课桌椅、学习用品及适龄书籍,打造安静、实用的学习空间;生活家居类:优化居住环境,如更换舒适床品、增设衣物收纳设施等,提升生活便利性与舒适度。
十一、社区亲子活动
成功举办社区亲子活动6场,吸引120余组家庭/儿童参与。活动融合协作游戏(增进默契)、非遗文化体验(如秦腔脸谱绘制)、情感互动(绘本共读+情绪游戏)。 现场发放家庭教育工具包,指导家长掌握“积极鼓励”、“自我调节”等实用技巧,有效促进亲子关系与家庭和谐。
十二、教师心理工作坊
举办2场教师心理工作坊,主题为“正面管教,以心赋能”共计42余名教师参与。提升了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班级管理、学生引导及自我压力调适的能力,强化育人软环境建设。
十三、乐高创意搭建
通过分阶技能训练(精细动作、结构稳定)与主题创作(如“未来城市”、“生态家园”),系统提升学生空间逻辑、问题解决及创新思维。在搭建与展示环节中,有效锻炼表达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意识。共计开展创意乐高主题活动16次。
春耕已毕,夏耘待发。本学期,我们与孩子们共同绘就了充满活力与温暖的成长画卷,从校内社工室到家庭微环境,从个体能力培养到群体文化浸润,每一步都凝聚着共同的努力与期许。展望未来,我们满怀热忱与信念,继续怀揣初心,以专业与热忱深耕这片希望的田野,静待每一颗种子在关爱中自信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