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路相伴”山区农村儿童健康成长项目—学校社工亲历成长故事
齐刘海下,小荷那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总是弯成月牙,嘴角永远挂着甜甜的笑意。可这抹笑容背后,似乎藏着说不出的心事。班主任发现,这个爱笑的小姑娘上课时总在走神,经常摆弄文具,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。这些异常让班主任意识到可能需要社工介入,便主动联系了社工老师。
经过初步接触,社工发现小荷总是用过分灿烂的笑容掩饰内心的不安。当被问及学习情况时,她会不自觉地攥紧手中的试卷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。并且经过深入了解,社工发现小荷自控力也较为薄弱。家庭环境方面,小荷父亲常年在外务工,主要由腿脚不便的奶奶照料,教养方式偏向于要求"乖巧听话"。
基于评估结果,社工在征得小荷的同意后,为小荷制定了系统的介入方案。在社工课上社工采用"自控力三步法"对小荷进行注意力训练,通过红绿灯游戏帮助她建立行为规范。针对学习困难,社工邀请小荷参加了"学习力提升进阶版"小组活动,通过绘制"知识小地图",小荷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分数运算和几何图形认知方面的薄弱环节。社工传授了几个实用技巧:用"图形联想记忆法"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具象化,比如用披萨理解圆形、用窗户认识矩形;建立"错题银行"系统,用不同颜色标注错误类型;还采用"番茄学习法"帮助小荷提升专注力。当她成功将学习方法传授给有同样困惑的同学时,首次体验到了成就感。除此之外,社工还邀请小荷参加了心语触动交流活动,通过情绪卡片引导她学会真诚表达,不再用虚假笑容掩饰内心感受,勇敢表达"害怕不被喜欢"的真实想法。渐渐地,小荷能够坦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。 随着介入的深入,小荷主动参与社工室的布置工作,将这里视为第二个家。她精心布置的"情绪小树洞"成为情绪调节的专属空间。
随着时间推移,小荷的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有显著提升,还成为社工室的儿童管理小组成员。期末考试成绩的进步,印证了她的成长。阳光下的她不再刻意维持完美笑容,而是流露出自然从容的自信。那双黑珍珠般的眼睛里,倒映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