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
中文

社会资讯

学校社工网课期间“云陪伴”方法初探

          1.无眼神交流的倾听,需要更多回应小技巧。

          青少年的表达能力有别于成年人,往往存在说话表达不清重点、易跑题、情绪多变、胆怯不敢说话等问题。在日常的辅导中,社工往往可以借助动作、眼神、道具等辅助交流,化解这些问题。在线辅导因缺乏交流辅助,尤其是电话、微信等方式,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眼神,双方连接粘度较低,沟通难度更大。所以社工在倾听时可以适当配合使用一些回应技巧,让服务对象感受诚意。

       例如,社工可以适当的重复服务对象的话,对其进行肯定、鼓励,可以这样表达:我听到了你刚才说过……;我能够理解,你现在感到……;刚刚你说的话我都明白了,现在请你继续讲一讲……,这些回应可以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工在倾听。适当的提问也是推进隔空沟通、避免冷场的好方法,例如,那这件事儿后来怎么样了?你刚才说的……问题,现在解决了吗?提问时要注意,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快,所以尽量不要打断服务对象的话,即使他的表述已严重离题,也要耐心地等他的倾诉告一段落再耐心引导,否则容易导致对方的反感甚至中断联系。

        2.无法以互动促沟通,表达方式要贴近学生。

        “云陪伴”不能面对面交流,即使是视频通话,其互动效果也无法与线下面谈比拟。此时,则更考验社工的语言表达。我在给青少年做咨询时发现,学生在使用微信聊天时更喜欢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,当我同样以同类语言进行回应时,沟通往往会顺畅很多,常常可以在短时间内与服务对象建立连接。因此,学校社工要对青少年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,运用好了也可成为建立连接、引导交流的“利器”。

          首先,最容易上手的就是表情包的使用。社工每次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时,都可以有意将对方使用过的表情包分门别类收藏好,在与其他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中即可派上用场。其次,可以上网搜索最新网络流行语,掌握常用语的用法,如emo,一整个……,芭比Q等。最后,当社工遇到学生是资深网游玩家,不懂他说的游戏的术语时,也选择真诚地向他请教,反而容易拉进与服务对象的距离。

       3. 无深入辅导条件时,处理层次宜浅不宜深。

       “云陪伴”的过程中,会遇到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,有时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解决,例如学生因小事与家人闹矛盾、无法见朋友有些小伤感、没办法出去玩宅得烦闷等;有时的问题则深植于隔代教养矛盾、父母的暴力教养、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偏心等原生家庭状况。

         深层次问题往往需要治疗手段介入,该类辅导应遵循整体性原则,注重个体心理与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,运用系统论、人在情境中等多种角度入手进行搜集资料、辅导治疗、链接资源等。疫情期间社工因条件有限,较难对服务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,此时“动手术”反而容易使个案进入胶着状态。因此建议先注意收集信息,详细记录其情况,选择优先处理浅层易解决的“小感冒”,如情绪疏导、心灵陪伴等,待返校后具备条件时再深入跟进。

       4.家庭是成长的土壤,要善于借助家长力量。

       网课期间,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中,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,因此家庭对他们的心理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。例如,一位五年级女生因网课期间徘徊在沉迷网络的边缘,她经常因此与家人起冲突,感心中烦闷。对此,社工除了与她保持密切沟通外,还与她的妈妈进行多次深入沟通。服务对象的妈妈采纳社工的建议,在尝试运用“家庭约定”、“手机停机坪”、“转移注意力”等多种方式后,服务对象渐渐能够控制上网时间。所以社工在开展学生心理工作的同时,也一定不能忽视家长、同住亲属的作用,要适当与他们进行沟通,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,解决存在的问题,方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。

         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,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。目前各中小学校都有自己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,学校社工如能利用好这个平台,发挥“云陪伴”的作用,就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,平安渡过这段特殊时期,预防出现在线学习期间的“心理拐点”。

         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,只盼春暖花开之时,疫情消散无踪,大家重聚在熟悉的校园!